航空兵器试验靶场

《水浒传》中兵器及文本意义 

来源:航空兵器试验靶场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9-19

一、《水浒传》中兵器的基本特征

宋代是冷兵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,两宋以降,兵器种类未有太大变化。据北宋《武经总要》记载,这一时期的兵器不仅种类齐全,分工明确,甚至出现了火药兵器。《水浒传》中提到的兵器,种类繁多,生活化特征明显,科技含量高。

(一)种类繁多

《水浒传》中出现的各项兵器,大致有如下几种:

长柄刀,是用于砍杀的长柄兵器,刀身由金属制成,刀柄为硬木,其后端安有铁质的鐏。在《水浒传》中出现的所有兵器里,着墨最多,也最出彩。

宋代是枪发展的巅峰期,宋代中央禁军和地方厢军平时也多用枪操练、实战。《武经总要》中提到过的多种宋代铁枪也大多在《水浒传》中出现,种类及为繁复。

棍是一件简单的打击兵器,用坚硬的木材制作而成。一般一米五左右,分为棍身、棍把、棍梢,北宋时期又称“棒”。《水浒传》中出现的棍棒类兵器非常多,主要有哨棒、水火棍、狼牙棒。

斧是古代一种以劈、砍为主要攻击手段的长兵器,一面锋刃宽大,一面平直。随着宋代冶铁技术的提高,斧的威力得到极大地提升,挥舞起来甚至可以击碎弓箭射不透的重甲,广泛出现于步兵对抗骑兵的实例中。

《水浒传》还出现了一些杂式长兵器,在制式和材料上非常有特色,多为好汉的独门武器。比如禅杖、狼牙棒、丈八蛇矛、叉、方天画戟、槊等。

另有一些杂式短兵器,如短鞭。短鞭的形状和剑相似,大多用金属所制。其显著特征是全身呈竹节状,由上至下由细变粗,顶端尖锐。使用者多为力大的猛将。

软兵器在《水浒传》中出现的不多,大致有软鞭、套索、流星锤、匕首等。软鞭与上文硬鞭相对,大多指若干铁节、棒棍组合而成的一种软兵器,使用时多以抽打为主。套索的样式十分简单,主要是皮、麻、索类编织而成的。一头将绳子系成一个圆圈,战场上用以偷袭敌将为主。

《武经总要》成书于北宋庆历四年,已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大批火器,如火药箭、火毬、蒺藜火毬、霹雳火毬、烟毬、铁嘴火鹞、竹火鹞等。《水浒传》中,凌振所用即为各式管状火器。

(二)强烈的生活化特征

《水浒传》中的兵器不仅种类丰富,还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。与《三国演义》相比较,这个特点尤为明显。

就主要人物而言,《三国演义》主要涉及的是贵族阶层和士族阶层,如:曹操、吕布、关羽等。《三国演义》中,文臣不外乎佩剑,武将的兵器也着墨不多。以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为例,所谓的“八十一斤”自然只是编写故事的夸大,其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。

而《水浒传》中,大部分好汉出身低微,有农民、渔民、猎户、中下级乡绅,不入流的小官僚等等。如阮氏兄弟惯使渔叉,第十九回中“阮小五见放箭来,拿着桦楸,翻筋斗钻下水里去。”猎户出身的解珍解宝惯使猎叉,农民出身的陶宗旺使得一把铁锹;铁匠出身的汤隆惯使铁锤,曹正使得是平时杀猪用的尖刀,没羽箭张清“凭一石子而敌众”。这些兵器相较《三国演义》更具有生活气息,好汉们将生活中用惯了的器具稍加改造,便成杀敌利器。

人物的级地位不同,造成了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使用的兵器产生差异。《水浒传》中的兵器琳琅满目,不胜枚举,同时样式多变复杂,这些都得益于它强烈的生活化特征。

(三)科技含量高

“宋代处于冷、热兵器并用的开始时期。此时冷兵器已发展成熟,到达其顶峰。”[1]P3宋朝的兵器水平取得这样的成就,与科技的发展有密切关系。得益于此,兵器制造业的铸造技术、冶炼技术都有了显著的提升。根据《梦溪笔谈》记载,北宋铁产量激增,甚至钱币也用铁制造。如:“青堂羌善锻甲,铁色青黑,莹彻可鉴笔发,以麝皮为絤旅之,柔薄而韧……去之五十步,强弩射之,不能入。尝有一矢贯扎,乃是中其钻空;为钻空所刮,铁皆反卷,其坚如此。凡锻甲之法,其始甚厚,不用火,冷锻之,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。……谓之‘瘊子甲’”。[2]P102宋人将流传下来的冷锻法广泛运用,锻造出轻便坚固的“瘊子甲”。其制作工艺、成品质量,科技含量都很高。《水浒传》中兵器种类如此之多,与当时高超的锻造工艺密不可分。

二、《水浒传》中兵器的文本价值

(一)折射人物性格

俗语说:“剑走轻灵,刀行厚重。”用剑者,气质上刚柔相济、吞吐自如,动作上飘洒轻快,矫健优美;舞刀者,刀法上勇猛快速,猛烈剽悍。可以看到,习武者对兵器的选择往往折射了此人的性格特点。在战争题材作品中,兵器的描写对塑造人物、突出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。《水浒传》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出色。

上一篇:探秘“十八般兵器”
下一篇:没有了